首页 > 乡村振兴 > 养殖技术 > 畜牧 正文

自然生态环境与养羊业生产(二)

来源:宁夏三农呼叫中心 发布时间:2010-09-27 

  周玉香         博士      宁夏大学

  2010-9-27
  四、我国山羊的地理分布
  北方牧区:一般指长城以北和天山以北的广大地区。该地区冬季寒冷慢长,气候干燥,年平均气温0~8℃,年降水量由东向西从500㎜向150㎜递减;除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外,天然草场贫瘠,但在荒漠中的绿洲地区农业发达,然而可提供给山羊在冬、春季节补饲的饲草饲料不足。这个地区主要分布有内蒙古白绒山羊、河西绒山羊和新疆山羊三个品种,主要产品是绒毛、羊肉、羊皮及少量羊奶,繁殖性能低,一年产一胎,每胎在多数情况下产单羔。
  青藏高原区:本区土地面积215.04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22.4%,包括青海、西藏、甘肃南部和四川西北部。境内山势平缓,丘陵起伏,湖盆开阔,到处可见天然牧场,但海拔一般在3000m以上,气候寒冷干燥,无绝对无霜期,枯草季节长。该区内只有1个山羊品种,即西藏山羊。该品种由于受严酷生态环境条件的影响,生长发育缓慢,体型小,但体质结实,行动敏捷,能生产优质羊绒,以及毛、皮、肉、奶等产品;在高山陡壁、交通十分困难的地区,西藏山羊中的公羊、羯羊还可供驮用,驮运盐粮每只可负重7-10kg,日行15-20km。
  农牧混合区:该区系指宁夏回族自治区及其毗邻的甘肃、陕西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本区属内陆气候,干旱少雨,天然草场多属荒漠、半荒漠草原类型,植被稀疏,覆盖度在40%以下,牧草多为耐旱、耐盐碱的藜科、菊科等多年生植物和小灌木,但牧草中干物质及粗蛋白质含量较高。水质呈碱性。荒漠中的绿洲农业发达,可提供农副产品作山羊的冬春补充饲料。本地区的山羊品种主要是中卫山羊,该品种35日龄左右屠宰剥取的裘皮,以白色为主,毛股长而紧实,有清晰美丽的花穗,光泽悦目,是国内外著名的裘皮;另外,该品种羊生产的粗毛纤维,细毛柔软,洁白光亮,是许多高级毛织品的纺织原料,为我国其他山羊品种所不及。
  北方农区:指秦岭山脉和淮河以北的广大农业地区。该地区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一般在8-14℃,年降水量400-700㎜,农业发达,对养羊业能提供比较丰富的饲草饲料,因此本区山羊分布密度在全国最高。该区饲养的山羊,主要有辽宁绒山羊、济宁青山羊、黄淮山羊、太行山羊、关中奶山羊和崂山奶山羊等品种,生产羊绒、羔皮、板皮、羊奶及肉等产品;同时,上述山羊品种的共同特点是早熟、繁殖性能好,可一年产两胎或两年产三胎,并且每胎一般都产双羔以上。如根据王景元的资料,济宁青山羊1-5胎次315只产羔母羊统计,平均产羔率为294%,最高者一胎产8羔。
  南方农区:指秦岭山脉和淮河以南的广大农业地区。整个地区地处亚热带和热带,由于气候温暖潮湿,农业发达,灌丛草坡面积大,因此,终年有丰富的饲草,特别是青绿饲草,因而该区山羊品种多,主要有陕南白山羊、马头山羊、宜昌白山羊、成都麻羊、南江黄羊、建昌黑山羊、板角山羊、贵州白山羊、福清山羊、隆林山羊、雷州山羊、台湾山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等品种,主要产肉、优质板皮和笔料毛。这一地区山羊的共同特点是:体格中等或较大,被毛短而无绒,但羊只生长发育快,性成熟早,母羊全年发情,一般年产羔两次,每胎平均产羔2只以上。
  (一)山羊的产品产量与品质
  中国山羊的产品产量与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受产区独特的生态经济环境条件所制约。如辽宁绒山羊,是我国著名的优良白绒山羊品种,其群体产绒量之高(成年公羊为0.57±0.02kg,成年母羊为0.49±0.01kg)居世界白绒山羊之首位,同时,绒洁白,强度大,并具有良好的光泽等。
  辽宁绒山羊的上述优良品质与其产区独特的生态经济条件密切相关:主产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寒夏热,气候湿润,属暖温带气候,7-8月份平均气温在30℃以上,相对湿度70%,12月至翌年2月份平均气温在-20℃以下,相对湿度在60%左右;产区地形复杂,山地、河谷及小平原相互交错,放牧植被多为灌木丛和山地草甸草场,草生繁茂,牧草种类很多,植被覆盖度在80%以上;同时产区内农业和林果业发达,农副产品丰富,为羊群在冬、春季节补补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根据王喜庆等的研究(1992), 辽宁绒山羊在气温10℃以下时开始长绒,长绒期一般在每年9月20日左右到翌年4月,而每年的1-4月份正是胎儿的次级毛囊发生、发育时期,此时用丰富优质的农副产品进行补饲,从而确保了胎儿次级毛囊的发生、发育和生长,因而形成了辽宁绒山羊具有产绒量高、绒毛强度大、光泽好等突出特点,但若与生长在年平均气温为3.9-6.4℃、天然草场 和冬、春补饲条件较差的内蒙古 白绒山羊相比,辽宁绒山羊绒毛的细度略粗,为17.36±3.16μm,而内蒙古白绒山羊的绒毛细度为14.5-15.5μm。
  山羊板皮:中国的山羊板皮,年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而中国山羊的板皮质量,受品种、生态环境条件、饲养水平和方式,以及剥皮加工等的影响,其中生态经济条件影响因素最大。生产优质板皮的地区,在暖温带至中亚热带区内,年平均气温高在14-16℃,年降雨量700-1000mm,种植业发达,农副产品丰富。主要品种有黄淮山羊、成都麻羊、南江黄羊、陕南白山羊、宜昌白山羊、建昌黑山羊、板角山羊、贵州白山羊等。
  笔料山羊: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白山羊,产区气候温暖潮湿,林草茂密,农业发达,农副产品丰富。该品种公羊6-8个月龄的羊毛,是我国传统的生产毛笔的独特原料。所生产的毛笔盛销日本和东南亚等国,为中国其他地区山羊毛所不及。 
  猾子皮:济宁青山羊是当今世界上少有的多胎山羊品种之一,产品为猾子皮。被毛由黑、白两种颜色纤维组成,毛色好,光滑,人工不能染制,并有波浪状的花纹,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该品种产区的生态环境条件为,地势平坦,海拔50m左右,春、秋季短,冬夏季长,年平均气温13.2-14.1℃,年降水量650-820mm,相对湿度60%,无霜期200-206d;产区农业发达,农副产品丰富,林草茂密。
  在中国地方山羊品种中,生长发育快、早熟、繁殖力强、产肉性能好的品种,一般都分布在暖温带、亚热带,甚至热带农业经济比较发达,有较多的草坡和灌丛可供利用的品种,如宜昌白山羊、马头山羊、南江黄羊、福清山羊、隆林山羊、雷州山羊、台湾山羊等。
  (二)发展山羊生产、保护生态环境
  山羊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我国西北、华北等部分地区频繁发生大面积的扬沙、浮尘和沙尘暴天气,给广大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和损失,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 
  为什么发生沙尘暴?主要原因是什么?
  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羊多为患,超载过牧,加速草地荒漠化过程,是形成西北、华北等地区春季频繁发生沙尘暴的主要原因。于是,在西北、在华北、甚至在全国掀起了一股规模不小的声讨山羊“罪行”的浪潮。什么山羊“吃草刨根,破坏草场”,山羊“啃食林木幼枝嫩叶,破坏植树造林”,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内蒙古大草原,今日变成“老鹰吓得地鼠无处藏”的沙荒,正是山羊的“功绩”,因此,山羊是“破坏生态的罪魁祸首”,是“使落后贫困地区更贫困的祸首”,养山羊是一项“一户受益、百户受害、子孙万代受罪”的根源,说山羊是“破坏植被最凶狠的敌人并不为过”等等,因此提出要采取坚决措施对山羊“斩尽杀绝”,甚至有人还提出“杀掉山羊,保卫北京”。
  山羊不是酿成沙尘暴的罪魁祸首
  大量的研究资料证明,形成沙尘暴天气除现阶段人类无法改变的气候因素外,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土地严重的荒漠化。国家环保总局的相关研究表明:每年冬春影响我国的沙尘暴源区有境外源区和境内源区两大类。境外源区主要有蒙古国东南部戈壁荒漠区和哈萨克斯坦东部沙漠区,2001年我国监测到的32次沙尘暴事件中,有18次是在蒙古国南部形成沙尘暴之后移动到我国境内的;境内源区主要有内蒙古东部的苏尼特盆地或浑善达克沙地中西部、阿拉善盟中蒙边境地区(巴丹吉林沙漠)、新疆南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北疆的库尔班通古特沙漠。2001年有14次沙尘暴起源于内蒙古境内、占沙尘暴总次数的44%。
  当沙尘暴自境外发生并进入中国时,上述境内源区则成为加强源区,使空气中沙尘浓度急剧上升,造成严重的大气颗粒物污染;有时境外发生的沙尘暴规模并不大,含沙量并不高,但越过边界之后在我国境内移动时,因地形地貌、气温气候、植被等原因,沙尘暴很快得到加强,造成很大的环境灾害。 
  中国北方的荒漠、半荒漠草场,干旱少雨,植被稀疏,不适宜发展其他畜禽,绒山羊因其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和抗逆性等特点而成为这些地区的优势畜种,并给人们提供宝贵的肉、奶、皮、毛,以及主要供作燃料用的羊粪等畜产品,加上羊绒市场行情看好,因此,不惜采取一切手段谋生的当地贫困农牧民,就不加节制地大力发展绒山羊,从而造成了山羊的超载过牧。
  由于超载过牧,贫瘠草地上的生物量进一步锐减,而山羊为了生存,不得不尽力觅食,吃灌丛,啃树皮,掘草甚至刨根,因而破坏了植被,加剧了草地荒漠化进程,恶化了本来已经很脆弱的生态环境,这是客观事实。当然,无论何种草食畜禽超载过牧,同样都会对草场植被造成破坏。但是,在这里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羊是人饲养的,也是人管理的,山羊养得多,造成超载过牧,罪过应该算在经营管理山羊者身上,责任在人,而不在山羊。如果硬把山羊当成“替罪羊”,对山羊则是不公正的,也是不客观的。  
  (三)协调绒山羊生产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坚决实行“以草定畜”的基本原则
  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和草、畜双承包制的贯彻落实,畜牧业的基本生产条件有了显著改善。但是,应该看到,依靠天然草场、草山草坡和灌丛林地放牧饲养山羊,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仍然是我国很多地区饲养山羊的主要方式。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气候、天然草场和草山草坡状况差别很大,因此,凡在适宜发展山羊的地区,要坚决实行“以草定畜”的原则,有多少草,养多少畜,坚决反对不顾客观实际,盲目追求数量,造成超载过牧、破坏草场植被,进而破坏生态环境的短视行为。
  压缩饲养数量,提高良种化程度,提高个体产绒量
  我国现有绒山羊约6000万只,年产羊绒约10,000t,平均个体产绒量约150~170g,如果提高绒山羊的良种化程度,每只绒山羊的平均产绒量提高到250g,年产10000t羊绒,只需年饲养存栏绒山羊4000万只即可,这样就可压缩1/3的存栏量,从而大大减轻对草地,对饲草饲料的压力。 
  改变饲养管理方式,但不提倡全舍饲
  改变现行的粗放饲养管理方式,实行放牧加适当补饲相结合的饲养方法,特别在冬、春季节,除在比较恶劣的天气外,一般情况下,应当坚特白天在围栏草地中放牧,晚上在羊圈或三面有墙、前面敞开的羊棚内过夜,并根据放牧和饲草贮备情况,下午收牧后适当进行补饲,但在恶劣天气或产羔时应进入羊舍内饲养。 
  绒山羊其绒毛的自然生长和脱落,完全随生存地区气候的变化,周期性地进行,这是动物有机体对其生存条件长期适应的本能反应。在我国,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山羊不长绒,而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山羊冬季都长绒,并且,如果到春暖花开季节不及时进行抓绒,羊绒则将自然脱落。辽宁绒山羊引入到贵阳市附近饲养,产绒量急剧下降,波尔山羊引入到寒冷地区后,秋、冬季节也开始生长绒毛,类似的例子在国内外动物生产实践中屡见不鲜。
  为了防止破坏草场,有人建议,把绒山羊从放牧饲养为主完全改成舍饲,即给绒山羊常年提供一个饲草饲料基本保证,并且遮雨避风、相对保温的生存和生产环境,这无异于将绒山羊从寒冷地区引入温暖地区。威尔逊指出:动物绒毛的含量与气温成反比,而粗毛的含量则与气温成正比,这就是著名的生态学法则之一,即威尔逊法则。因此,将绒山羊完全改成舍饲,这种意见,从眼前看,似乎问题不大,但从长期看,则不可取,因为如果这样,山羊的绒毛生长和羊绒产量将要减少,羊绒细度可能变粗,羊绒品质将会发生明显的不良影响。
  改善生存条件,或进行生态移民
  为了对已经很脆弱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治理,并有效制止还在不断破坏生态环境的各种行为,对生活在该地区为数不多的贫苦农牧民,建议国家、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或帮助他们迅速改变生存环境,如兴修水利,引水灌溉,新建农田和人工草场等,或将他们迁移到生态经济环境好的地区,这样既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地贫苦农牧民的生计问题,又便于对原地区进行有计划的治理和保护,使其迅速恢复昔日的生机和活力,恢复生态平衡。